國考的錄取率只有1成左右,所以9成左右的考生會落榜,前天律師考試放榜,現在讓我們面對最現實的問題「落榜後該怎麼辦?」
====
若選擇「不重考」,這是百分之百能立刻賺到錢的正確選擇。我有個朋友,書記官考試落榜,改當正骨師,現在月收入比法官高,有錢有房有車有貓有女友,每天按壓不同美女藝人及美女運動員,令人羨慕
====
若選擇「重考」,挑最弱的一科,每天只讀那一科,至少讀一個月以上。然後再讀倒數第二弱的那科…再讀倒數第三弱的那科…以此類推
國考的錄取率只有1成左右,所以9成左右的考生會落榜,前天律師考試放榜,現在讓我們面對最現實的問題「落榜後該怎麼辦?」
====
若選擇「不重考」,這是百分之百能立刻賺到錢的正確選擇。我有個朋友,書記官考試落榜,改當正骨師,現在月收入比法官高,有錢有房有車有貓有女友,每天按壓不同美女藝人及美女運動員,令人羨慕
====
若選擇「重考」,挑最弱的一科,每天只讀那一科,至少讀一個月以上。然後再讀倒數第二弱的那科…再讀倒數第三弱的那科…以此類推
每個法律系考生都曾幻想「如果我把全部教科書讀完,也把歷年考古題全寫完,實力會如何?」
====
我是極少數完成這壯舉的人(註),我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,我的回答是「讀了就忘、腦袋一片空白、和各位考生差不多」,意外吧?
====
有讀當然有差,差別在於「看到題目時,我能敏銳找出很多個考點(無論我有沒有讀過),我翻書翻法條能很快找到答案(無論我有沒有讀過)」,除此之外,我和各位考生的差異並不會太大
考上的人想的和你不一樣
=====
【讀到很難的章節,看好久都看不懂,很挫折時】
大多考生:蓋上書本放棄or覺得是基礎不夠好,所以回頭從第一頁開始重看
楊:先跳過,繼續看下個章節,未來看完最後一頁後,實力會更強,再重看第二遍時,就能看懂之前看不懂的章節
學生時代會以為等自己實力變更強後(例如考上律師後、有多年實務經驗後、當補教老師後),再重看書,應該會很快看完
有部分,是,例如已經會的名詞,已經懂的法理,這幾頁可以快速翻過。但當自己實力變更強後,會想到更難的問題,要花越時間才能找到答案,會卡關數天至數星期。總平均起來不會比較快看完
======
但「現在的我」仍比「學生時代的我」快很多倍看完同一本書,差別只是心態及習慣不同(和實力變強無關)
「學生時代的我」和大多人一樣,深信自己很聰明,但又不得不承認每天讀好幾小時,卻因太難看不懂而只翻幾頁的事實,內心很挫折,然後會做出「用空洞的眼神連續翻往後翻頁」的動作,發現還沒看的高達數百頁而更挫折,然後發呆或趴著睡覺或收拾書本回家,連續失敗幾天後,就會有中斷或放棄的念頭,因為知道照這趨勢一定看不完
連續2天有考生來問我解題書的事,基本上我不鼓勵考生買解題書
因為考生不知如何解答或拿低分,是因為實力太爛,或是不知如何抓考點,而不是「格式、分段、字數、或所謂的必須寫滿一面半」這些以訛傳訛的道聽塗說
退萬步而言,若考生堅持認為只要知道教授心中最愛的「格式、分段、字數、或所謂的必須寫滿一面半」就能拿高分,那麼你快去書局「翻」解題書,你只要看到幾題示範就知了,沒必要花幾百塊買回家,所以我不建議考生「買」解題書(而且我是假設那本書的示範答案真的正確的前提下,至於作者是否曾考上?答案是否正確?他的格式是否真的是教授最愛?那就交給考生判斷)⋯⋯
一個美女半夜line我聊天,說她因為在網路和人發生爭吵而睡不著,工作時也不能專心,很多事都因此而停頓,她希望一切趕快過去,才能靜下心繼續原本的各種規劃
結果討不到拍,還被我罵了一頓,我最常用的「廢物」二字也脫口而出,但聽了我的理由後,她也能接受我的責罵及建議
這一切都要回到我研究所時,那段看似潛力股的幾年,其實才是我人生的最低潮,比被21時還痛苦,國考壓力、論文壓力、兵伇問題、家境問題、社團爭吵,我每天都難過,有很長時間我持續有「不要唸了,我也唸不下去,在這些問題解決之前,我根本沒心思讀書寫論文及專心工作」
考試當月丶當週丶前一日,是絕地大反攻的時候
一般人會覺得書要讀越多越好
理論上是啦
人有一種矛盾的天性
一開始想的很美好
似乎握有阿拉丁神燈,一切都能心想事成
在看這篇文章之前
請先看〔楊律師的勵志文學〕中的〔成功的技術〕
看完後
以下是版友的問題:
=============
TO:楊律師
前幾天,有位版友寫信問我
〔為什麼我每多讀一點,很快就多忘一點?感覺沒什麼進展,為何不是我每多讀一點就多進步一點?我是不是學習方式錯誤?還是我沒法律天份?〕
其實
經過了五千公尺及法研所的洗禮
我歸納出一些國考哲學
只要能參透以下內容,就很可能考上
大四畢業前
決心報名法研所考試
但心中蠻害怕的
國考快到了
各位必定有下列念頭從腦海中一掃而過
〔怎麼辦!連五分之一都沒唸完〕
很高興收到版友的來信
以下是版友的問題
===============