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搬來萬華時,我發現樓梯間的紗窗是打開的,我順手把它關起來,隔天,紗窗又打開了,我又關上,就這樣連續拉扯近一星期,我終於贏了。很明顯是隔壁鄰居,我猜她想更通風吧,但紗窗本來就通風,而且可以防蚊蟲爬進來,從任何角度想,都沒有打開紗窗的理由
大約一年後的某個晚上,我看到一隻蜻蜓在紗窗上,它渴望回到一網之隔的天空,它應該已經抓在那一整天了,我趕緊把紗窗打開,但它又嚇到飛到另一邊的牆壁上,隔天晚上,它仍在牆壁上不動,第三天,它無力的掉在地上死去
我終於回想到多年前看到的一個新聞,一個台灣人發明了抓蒼蠅的方法,他用網子包成球狀,在最下方挖小洞,裡面放生魚肉,蒼蠅們聞到味道從下方擠入,但因為蒼蠅有只向上飛的習性而出不去,最後累到沒力就死在裡面
原來隔壁的阿嬤打開紗窗是有原因的,從此我就把樓梯間的紗窗打開了
==========
這個真人真事有很多寓意
很多事是長年經驗得出的,它絕對有背後的理由,所以我們必須照著做…很多長年的經驗只是原則,必須找別條路才能找到活路…當你重複相同行為,只會得出相同的結果,所以必須改試不同的方法…當你重複相同行為無數次,有時仍必須再試一次,因為前提或情狀已經改變了…當你犯錯時別人未必會直接告訴你,因為她知道你聽不進去又或是怕打壞交情,當你發現自己犯錯了,就要認賠停損浪子回頭亡羊補牢…
總在不同時間及場景會想到用到這個故事
==========
ps1:若套用在國考,總是看法理,不看法條,不看考古題的絕大多數考生都會變萬年考生,而少數考上的也只是因為數學上必定會有部分人考上而考上,我剛開始教書時會極力去改變萬年考生的思維,當然只會遇到反彈及訕笑,所以我後來都不去對任何萬年考生洗腦了,因為萬年的習性是洗不掉的,我只會像阿嬤一樣放手
ps2:沒看過我的書的萬年考生們,也許抽個空去看看我寫的「怪書」,看我如何用史上最「另類」的方法準備國考並「速成」,偶爾「快速考上」也不吃虧啊
你當年考律師的時候,除了法條+考古題之外,
有去補習嗎?(含正規班,解題班,考前衝刺猜題班...)
像是新修法跟期刊文章的問題
你當初在準備時有另外在讀考古題以外的時間特別去追蹤嗎?
想再請教
你當年考律師的時候是全職考生還是半工半讀?
請容我再次請教
關於考古題的部分
因為我看你之前的考試心得分享
你提到你是第3次才上榜
而正式採用法條+考古題的模式是第二與第三次
因此:
1.第二與第三次這兩年
你全部的心力都"只"放在法條與考古題
完全沒看教科書與市售補習班出的重點整理體系書嗎?
2.考第三年時
你的考古題有全部重買嗎?(畢竟所有科目的試題差了一屆)
其實不只是你的專長刑事法
民訴也寫的很好
頓時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...
楊律師
我想請教幾個關於你的書的問題:
1. 新的2017年版(刑法+刑訴+民訴)什麼時候會出?
2. 有出"民法速成兵法"的計畫嗎?
您的書打從自己出版時我就有買了(昨天也買了新出版的刑訴和民訴)
但當時只是想快速了解刑法在講什麼
現在想正式投入國考行列,想請問您以前考試時看的考古題
是指在法源上就能找到的歷屈考古題嗎?
想請問關於你的準備方式,
對於法律底子不好的人而言,
也可以適用嗎?
您說準備考試您只看考古題跟法條,法條要熟當然是沒話說,每一題都可以知道要先用哪一條再用哪一條,就像您書裡解題那樣,現在律師司法官甚至還有法條本可以看,但如果出題老師考的並不是單純法條時該如何解決(例如要求評論實務作法之缺失等等)?或是考一些學者的論點、所引用的判決,例如像105司法官的第三題考到指認,這在法條上並沒有規定其程序為何,那該怎麼辦呢?